Diario del proyecto 澎湖青螺重要濕地之愛(eye)上大自然

Archivos de diario de julio 2022

05 de julio de 2022

馬鞍藤(Ipomoea pes-caprae (L.) R. Br. subsp. brasiliensis (L.) Oostst.)

澎湖的海濱花后
馬鞍藤(Ipomoea pes-caprae (L.) R. Br. subsp. brasiliensis (L.) Oostst.)在澎湖應該是最容易看到的植物之一,它的葉子形狀特別,像馬鞍一樣,因此而有了此名,這種形態也讓它在這個屬中與眾不同。經過研究這種植物屬於等面葉,也就是上下兩面都有柵狀組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匍匐的馬鞍藤會在節上生長出不定根,可以往下扎根同時也可以藉由這種方式吸取水分,貼地的生長讓它可以減少海風的吹拂造成傷害,上了一層蠟質的葉面,也兼具了防止水分蒸散。葉子也會隨著光線的強弱進行運動,從不同的開合角度,或許可作為報時的手錶。海邊土壤的高鹽分,在葉部特化出泌鹽腺,可排除鹽分。在海洋活動盛行的澎湖浮潛時可搓揉馬鞍藤葉擦拭泳鏡可用來防止起霧,也可以找尋適當大小的葉片用來防止鼻子曬傷喔。

Publicado el 05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06 de julio de 2022

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 (Forssk.) Vierh.)

從根做起
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 (Forssk.) Vierh.)在澎湖的紅樹林植物中是數量最多的種類,它可以在玄武岩、魚塭、潮溝、沙洲上生長著,這種植物具有高超的耐鹽機制。至於它的根真的是紅樹林植物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具有往下生長的地下根抓住僅剩的少數土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否則在潮汐的漲退之間就隨波逐流了;但這樣子不夠,橫走的根能增加空間2維的穩定性;往上生長的呼吸根是沼澤地的缺氧環境下為適應所演化出來的氣生根,在澎湖的紅樹林植物中,看到這種植物就如同好友所說的,澎湖事物根都紮很深,看到了海茄苳在澎湖的生育地,我有了新解釋,其實不是只有深,在水平的分布也廣,更重要的是還有抬頭呼吸,它的擴散能力也強,看著它似乎也訴說著許多的人生道理,除了自省,更需要調節。

Publicado el 06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濱刺麥(Spinifex littoreus (Burm. f.) Merr.)

濱刺麥(Spinifex littoreus (Burm. f.) Merr.)在澎湖的海邊也是一個基本成員,這個種類的你不看到它可能你已經曬暈頭了。透過結間不定根的生長方式,讓其蔓延在沙地上,常常一看到它就是一大片生長。葉子堅硬,葉緣細齒狀,不難讓人察覺到它一整個全副武裝的模樣。最近的研究發現濱刺麥也能行CAM型光合作用(氣孔在月亮時間打開,吸入CO2,固定為景天酸,等待太陽時間時再將CO2排出進行光合作用,白天就能夠關閉減少,減少水分蒸散。)。至於地上的流星,在這個時間點走到澎湖的海岸邊,不難發現有刺球滿地(雌株),有的則時扁平狀的分枝(雄株),原來它是雌雄異株,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雌雄異株,因為大家所熟稔的禾本科植物多為兩性花或者雌雄同株異花,所以下次走訪海邊時,注意一下到底是雌多還是雄多。

Publicado el 06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09 de julio de 2022

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北迴歸線上的平行輸入
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是澎湖的生物印象之一,一年生的它塑造了菊島的輪廓。北回歸線是太陽光現直射地球上最北的界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緯23.5°的地方,如果大家走一趟嘉義縣水上鄉,看到較古老的指標會往南標示著熱帶與往北指向的溫帶,這條虛擬的線,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候帶特徵,也可以看出植被上的差異。北回歸線的起始點從臺灣為始,從右至左分別經過中國、緬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利比亞、尼日、阿爾及利亞、馬利共和國、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巴哈馬、古巴、墨西哥。在澎湖名氣最響亮的天人菊原產在墨西哥、美國中部及南部,歸化於中國、南非、南美洲及中美洲等地。菊科植物的它,瘦果上的冠毛,讓它能駕著風進行長距離散布,但是它不是那麼簡單,它還具有橫走莖能夠短距離進行無性繁殖,所以常常看到的天人菊很可能都是一株所擴張出來的,抗風、抗鹽及耐乾旱,讓它成為澎湖的特色植物,不過要找到它可能還是要找對地方唷,從目前觀察來看多見於沙地的環境,而且也可注意到微微隆起的沙丘,固沙對於它來是小事一樁,在海陸之間它是保護土地的前哨兵。

Publicado el 09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0 de julio de 2022

薊罌粟(Argemone mexicana L.)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薊罌粟(Argemone mexicana L.)為罌粟科(Papaveraceae)的植物,其種小名為mexicana不難察覺它與墨西哥再次平行交錯,它又稱為Mexican poppy墨西哥罌粟,罌粟是提煉毒品,也就是鴉片的植物。它引進的時間約為1911年,至1932年由工藤佑舜及正宗嚴敬在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的年報中報導歸化。在澎湖要見到本尊其實不難,當天從它刺刺的蒴果模仿割取罌粟的方法,從果實上劃上了幾刀,流出了不是白色的汁液,反到流出了黃色的汁液。《大戴禮記. 保傅》:「正其本,萬物理,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故君子慎始也。」所以多了一個字薊,當然也就跟罌粟完全不同,因此在中文俗名也還可以看到假阿片花刺及刺阿片刺,在中藥上有多種功能,這個在行政院農業主題館藥用植物主題中就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閱讀。從文獻上來看,這種植物早就廣泛歸化於亞熱帶地區,澳洲甚至將它列為有害的雜草。話雖如此,在民族植物的文獻報導,發現許多部落在祭儀中多使用此種植物。近年的研究也指出,若短暫時間無法獲得抗瘧藥物,可用此種植物來做為緊急治療。

Publicado el 10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1 de julio de 2022

濱刀豆(Canavalia rosea (Sw.) DC.)

豆的漂流
濱刀豆(Canavalia rosea (Sw.) DC.)的莖為匍匐狀,長度可達6 m以上。它的為三出複葉,在烈日的陽光之下,它的葉也會進行運動,自行折疊。花為紫紅色,為左右對稱類型,這類在豆科植物中稱為蝶形花。最外側有旗瓣,內側有2枚翼瓣,最裡面則有2枚花瓣癒合,包覆有雄蕊與雌蕊的龍骨瓣。打開之後可以看到有10枚雄蕊有9枚是合生,僅有1枚是分離。豆科植物會與根瘤菌共生,提供植物空氣中的氮,在氮不足的環境中,豆科植物仍然可以生長。濱刀豆的種子長度約1.5 cm,種皮很厚,但是重量很輕,可讓其漂浮在海上,透過洋流可進行長距離的擴散,在熱帶地區的海岸邊都可見到其蹤影。本種英名為seaside jack-bean或 costal jack-bean,但是的如果把傑克魔豆的故事搬到海邊,這個植物應該也不可能就是故事中的主角,因為它的莖不會纏繞,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應該也是肥豬豆(Canavalia lineata (Thunb. ex Murray) DC.),因為它的莖會捲旋纏繞。不過故事就是充滿想像力,這兩者都可稱為海濱傑克魔豆,因為它們的豆子都很大啊!

Publicado el 11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2 de julio de 2022

長柄菊(Tridax procumbens L.)

大衣上的鈕扣
長柄菊(Tridax procumbens L.)英文名稱為coatbuttons,它是澎湖草生地的外來住客,當然也不屬於臺灣這座島嶼,這個植物原產熱帶美洲,被引進到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造成它適應比當地物種更好,也成許多地區的入侵種。仔細觀察其筒狀花為黃色,外圍有5枚白色的雌性舌狀花,其先端具三裂。瘦果密被毛,先端具有羽毛狀的冠毛,經由研究1株可產生1,500粒以上的種子(由於它同樣具有匍匐莖,分枝成大群落,節上會生長出不定根,當然一朵花序中本來就包含大量的小花,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數量),如果運氣好的話,乘駕著風可飛行至遙遠的地方落地生長,難怪許多報導都指出其具入侵性。這種植物在印度的傳統知識中被用來做為傷口癒合,也可用來作為抗凝血劑、抗真菌劑及驅蟲劑使用。

Publicado el 12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3 de julio de 2022

煉莢豆(Alysicarpus vaginalis (L.) DC.)

水牛的三葉草
煉莢豆(Alysicarpus vaginalis (L.) DC.)英文名稱Buffalo clover 或Alyce clover,通常clover所指為三葉草,但是本種為單葉,那跟水牛有關嗎?原來這種植物可用來做為牧草,從研究報告者知道其粗蛋白含量相當高,可供牛及羊等家畜食用,而澎湖最常見的是黃牛,它總是低著頭拼命吃草,我猜想是不是被煉莢豆吸引著,我才能在旁邊鬼鬼祟祟拍著它幾天後的盤中飧!

本種分布於印度、亞洲南部、太平洋島嶼及非洲等地。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網站上可以知道,本種於1977年自美國引進種植,它也早歸化於臺灣及澎湖等地,為澎湖草地上常見的植物之一。
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將氮氣固定,增加氮肥的來源,這是大家眾所皆知的常識,但其實不同地區的環境之下,根瘤菌的耐受度也不同,靠近海邊的物種常具有著耐高鹽或高pH值的能力,這對於施撒微生物肥料極具有參考價值。近年則有針對煉莢豆的生物活性,用作治療乳腺癌。

Publicado el 13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4 de julio de 2022

林投(Pandanus tectorius Parkinson)

聞過它的香氣就會忘掉林投姐
林投(Pandanus tectorius Parkinson)是大家都要認識的植物之一,在美麗的澎湖縣湖西鄉轄下有22個村,其中林投村的沙灘特別美麗,走訪了當地,覺得自己像小蜜蜂一樣,要去林投東?還是去林投西?總之去林投就對了。這個村莊可以說是選好了一村一特色,走訪林投社區去林投公園,在療癒之島一書中溫佑君老師形容的隨遇而安的氣味,這個氣味在溫老師的分享之後我愛上了這氣味,前一陣子我採了一個新鮮雄花序放在我的車上準備攜帶回學校壓製標本,這個氣味在那短暫的時間充斥著我的車內,也能感受到穿越了這座島嶼的不同時期的人們,林投獻給了落腳在這塊土地上的大愛!
林投為雌雄異株,雄花及雌花皆生常在枝條為頂端,為頂生的佛焰花序,佛焰苞為淺黃色或白色,雄花穗往往是下垂的,花絲癒合在一起,雌花穗則是直立。果實為具有稜角的乾果所聚集在一起,果實球形似鳳梨,它的種子是包在一層厚厚的纖維內,可以防止海水直接碰觸種子,果實富含充氣組織、質輕,可以浮在水上,這樣可以讓林投隨著海洋漂流,散播各地,許多海漂植物的種子也都類似這樣。果實熟時可以生吃,味道甜美,頗似地瓜之味,在恆春半島及蘭嶼島更可以品嚐到利用林投果實熬煮的林投茶,它是居住在海濱居民最重要的消暑飲料,喝過的人都會覺得帶有點冬瓜茶的甜味,喝過保證難忘。

Publicado el 14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21 de julio de 2022

兔仔菜(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

植物中的精英
兔仔菜(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這個植物是澎湖草地上常見的物種,在烈日的照射下,仔細看看這種植物,讓人以為它具有小太陽的本領,這種植物是原生的草本植物,更是許多人熟知的藥草,多數民眾都有使用或食用的經驗。過去老一輩的人若有養兔子,也回拔此草給兔子食用,確保兔子的身體健康,小孩則會好奇的問老人家,為什麼兔子要吃這個呢,耆老總是把握機會趁著這個機會來進行曉以大義,兔子跟人一樣不可偏食,當然兔子也偏愛此種植物,因此又名「兔兒菜」。本種的另外一個俗名「鵝仔菜」,這個就請客官自行聯想囉。
老一輩都稱小金英,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及涼血等功效的青草,不過仍要提醒有道是「孤味不成藥」,醫藥都需要專業的,才不會導致「治病變成致病」。

Publicado el 21 de julio de 2022 por nut nut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Archivos